器官勸捐員的堅守

文章來源:衢州日報 作者:臘莎 劉東升 點擊數(shù):5118 更新時間:2015-10-27

  “滴……滴……滴……”在市人民醫(yī)院的ICU里,呼吸機和心電監(jiān)護儀正在工作著,25歲的倩倩(化名)躺在病床上,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,讓這個年輕女孩再也沒有醒來。
  門外倩倩的父母和哥哥坐在門口抱頭痛哭,醫(yī)生剛剛宣布,他們的女兒已經(jīng)救不回來了?!傲粢擦舨蛔×?,那就去幫助更多的人吧。”倩倩的父親站起身來,看著已經(jīng)毫無意識的女兒,深情凝視了最后一眼,在人體器官捐贈表上簽了字。隨后,已哭成淚人的妻子和兒子,也簽下了“同意器官捐獻”。
  這是衢州36例器官捐獻中的其中一例,時隔一年,市人民醫(yī)院ICU主任張偉文仍然記憶猶新,依然滿懷著對患者及家屬的感動之情。張偉文是一位醫(yī)務人員,也是一名人體器官協(xié)調(diào)員,同時也是衢州生命接力團隊中的一員。
  何為生命接力團隊?在器官捐獻事業(yè)中,活躍著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群體,他們就是器官捐獻協(xié)調(diào)員,也被稱為器官勸捐員。走進他們的世界,或許能對目前器官捐獻面臨的現(xiàn)狀與困局窺一斑而知全豹。
  喜獲重生,但仍有許多生命在等待
  一邊是悲傷地離去,一邊是重生的喜悅,生命接力,承受的是生命之重。
  33歲的陳燕(化名)沒有想到能夠邁過人生這一道檻,她患尿毒癥7年,這些年,她一邊在醫(yī)院做透析治療,一邊等待腎源。終于,醫(yī)院通知她有合適的腎源,她立刻來到杭州醫(yī)院進行移植,手術非常順利,術后恢復良好,開始了第二次生命,有了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。
  在全國,有一部分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和陳燕一樣幸運,生命得到了延續(xù),但仍有大量患者在等待中掙扎在死亡線上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每年約有150萬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,而僅1萬人能如愿得到移植,供需比例只有1:150。
  以腎病、肝病為例,我國每年有等待移植手術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約100萬人,終末期肝病患者30萬人,而每年進行的移植器官手術僅約1萬人次,這個比例僅為130比1,大量病人只能對器官翹首以盼。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一醫(yī)院院長鄭樹森,是中國著名的器官移植專家,他說:“這還遠遠不夠,因為正在排隊等待的患者還有許多,其中三分之一是隨時有生命危險的重癥患者。”
  鄭樹森說,醫(yī)院應該在器官捐獻過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,“各醫(yī)院一定要知道潛在捐獻者,比如交通意外、腦死亡等,都應該動員他們捐獻。要知道,大醫(yī)院要做器官移植的病人非常之多,我們也非常著急,卻無能為力。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,能搶救更多的病人?!?/DIV>
  壓力很大,勸捐不是容易的事情
  醫(yī)務工作者,最先接觸到患者,最了解患者情況,他們最能發(fā)現(xiàn)符合捐贈條件的患者。因此,作為向器官捐獻者家屬開口,提出捐獻器官建議的“第一人”,他們承受的壓力之大毋庸置疑。
  “很遺憾,患者已經(jīng)腦死亡了,沒有生還的機會了,但器官狀態(tài)尚可,你們是否考慮過器官捐獻?”這樣一句試探性的話語,換來的往往是患者家屬冷漠的眼神。
  “作為人體器官協(xié)調(diào)員,主要工作是動員患者親屬能夠接受逝世后人體器官捐獻的理念,在患者去世后把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病人,讓其獲得新生?!睆垈ノ奶寡?,這份工作實際操作上的困難,并非短短幾行字就能夠描述得清楚。
  “在患者腦死亡但身體還活著的情況下,我們要開口跟患者親屬去討論死亡、提出器官捐獻,面對即將逝去親人,正在悲痛中的家庭,這顯然是讓他們痛上加痛。”張偉文說道,可是一位捐獻者平均可以救3.5個生命,他們必須去和患者親屬溝通,就算大多數(shù)時候都被拒絕,甚至遭到咒罵。
  張偉文回憶道,有一次,一位先生遭遇車禍,他哥哥提出要在弟弟逝世后捐獻器官,但需要做父親的工作。當時同去的還有省級醫(yī)院的評估專家,會診的意見是患者已經(jīng)沒有救治希望了。患者父親在聽了評估專家對病情的會診意見后,拒絕給我們動員器官捐獻的溝通機會。第一次失敗后沒有放棄,繼續(xù)溝通,計劃第二天去他家動員。結(jié)果患者父親發(fā)了狠話:“你們敢來我家,我就敢打死你們!”
  “溝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尤其是在那種整個家庭沉浸在悲傷、絕望、無助的情況下?!睆垈ノ恼f,很多時候,他們得到的是親屬不理解的眼神和狠狠的拒絕。
  生命接力,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
  “在協(xié)調(diào)過程中,最難的就是家屬對捐獻的理解,他們會把器官捐獻和器官買賣相混淆。”衢州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吳菲對記者說,曾有人直接打電話來問器官捐獻能拿多少錢。
  吳菲作為一名人體器官協(xié)調(diào)員,參與了每一例器官捐獻。她說,每一例成功的背后,至少就有五例失敗,被拒絕時的惡言相向,也主要是以為他們這種行為是在買賣器官,是對死者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。
  其實,協(xié)調(diào)員是最能夠理解患者家屬的人,他們比任何人都敬畏生命?!爸灰芯璜I的案例,就說明我們正在面對一個生命的消逝,一個家庭的悲苦?!眳欠普f,雖然親屬已經(jīng)知道并接受患者病情危重,沒有救治的希望,要離開人世的事實,但是即使在完全靠機器和藥物的維持下,多感受一刻患者的體溫和心臟的跳動,都會讓他們覺得患者還在身邊?!懊慨斢H屬做出捐獻的決定,我們真的是既難過又被深深的感動。”
  所以一個協(xié)調(diào)員的工作并不僅僅是動員和勸說,更多的是給予悲痛中的家庭以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,站在捐獻者家庭的角度,提供細心的幫助和服務,做捐獻者家屬的貼心人。逢年過節(jié),協(xié)調(diào)員會定時給器官捐獻者家庭打電話回訪,表示問候和感謝?!白鋈梭w器官捐獻工作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是和傳統(tǒng)的民間習俗在做工作,要獲得捐獻者家屬的認同,需要付出無數(shù)以心換心的努力?!眳欠普f。
  生命接力團隊,他們在器官捐獻者和移植等待者之間架起一座生命之橋。他們珍惜每一個生命、珍愛每一份愛心,他們?yōu)榱送炀雀嗟钠鞴偎ソ呋颊?,為了幫助更多的家庭實現(xiàn)助人的心愿,一直在默默地付出,他們時常見證死亡與新生、絕望與希望、放棄與堅守、欣慰與感動。